在免税店因排队问题起冲突 11人被三亚警方拘留******
中新网三亚1月16日电 (记者 王晓斌)三亚警方15日晚发布警情通报称,于某男等11人在三亚国际免税城排队购买商品时发生肢体冲突,均被处以行政拘留并处罚款。
通报称,2023年1月14日10时30分许,三亚市公安局海棠分局接到报警,在三亚市海棠区国际免税城有人斗殴,民警立即赶到现场处置,并依法将涉案人员传唤回派出所接受调查。
经查,于某男(男,19岁)、黄某翔(男,20岁)、孙某博(男,35岁)、崔某鹏(男,35岁)、马某(男,35岁)与陈某寿(男,38岁)、苏某民(男,37岁)、陈某灿(男,35岁)、吴某(男,33岁)、郑某如(男,35岁)、苏某通(男,25岁)当日在三亚国际免税城排队购买商品时,双方因插队问题发生口角,继而引发肢体冲突。
目前,海棠分局依法对于某男、黄某翔、孙某博、陈某寿、苏某民、陈某灿、吴某处以行政拘留十五日并处罚款1000元;对崔某鹏、马某、苏某通、郑某如处以行政拘留十五日并处罚款500元。(完)
新冠病毒感染没有“特效药”!丙种球蛋白不宜自行使用【科学防疫小贴士】(77)****** 如何科学认识治疗新冠的抗病毒药物? 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 童朝晖 病毒感染应该说没有特效药,有一些针对病毒的,比如能够抑制和干扰病毒复制的药物可以在病程早期使用。有的药物要求5天以内使用,其实最有效是2天以内。病毒刚进入人体、刚开始复制的时候使用药物干扰病毒的复制,能够减轻病毒的载量,然后减少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,再加上自身的抵抗力,就减少它向重型、危重型发展。 如果病程超过5天,已经进展为重症、甚至危重症的时候,实际上这些抗病毒药是没有效果的。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 王贵强 从目前数据看,在重症的高风险人群中使用抗病毒药物有它一定的价值,在已经进入ICU的人群再使用就没有效了。同时,一些轻症的年轻人,以及没有重症高风险的人群,使用这些抗病毒药物目前也没有看到明显收益。 抗病毒药物使用不当会出现哪些风险? 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 童朝晖 抗病毒药物,尽管高危人群早用是有效果的,但是必须注意它的一些不良反应和副作用。特别应该注意,抗病毒药物和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。许多老年人合并有慢性基础病,平时需要服用一些药物。有的群众一听“特效药”,就给老人备点放在家里,老人就直接使用了,如果没有阅读说明书,风险更高。因此,服用药物必须认真阅读说明书,或是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应用。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 王贵强 抗病毒药物都有一定副作用,也有药物之间相互作用,像服用他汀类药物时就不能同时使用奈玛特韦这类药物,否则就会出现药物之间相互作用。有些肝肾功能严重损害的病人,有时候要调整剂量,甚至不能使用,所以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来使用这类抗病毒药。 丙种球蛋白只适用于重症感染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 王贵强 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病人、在ICU治疗的病人,可以使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。但这些药物不适合在家中使用,也没有预防作用。同时,这些药物要注意使用时机,比如炎症因子风暴等情况下使用才有较好效果。不建议大家在家里预备或者预防性使用。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 [责编:天天中] 阅读剩余全文() |